查看原文
其他

朱涛:为中美跨境投资不懈煽风点火 | 第一现场

2017-03-13 叁肆壹期 研发客


旧金山Mission街区涂鸦


编者按


在上一篇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见闻报道中,上海建信资本总裁苑全红认为,有能力的投资机构和企业可以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尝试跨境寻找项目(请阅读《苑全红:JPM热点将在中国发生》)。本篇,我们要展现的正是一个专业跨境投资咨询平台创始人的故事。


在旧金山,除了国内熟知的同行,还会遇到跨界的新朋友,他们试探各种商机并迅速展开动作,中国人勤勉吃苦的性格在旧金山的华人中表露无遗。朱涛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文中提及其举办会议略有为其宣传之嫌,但我们在大雨中意外邂逅,让我了解到他这样一位为中美创新架桥并有着宏大理想的人,亦实属缘分。



撰文 | 毛冬蕾

Mao.donglei@PharmaDJ.com


到旧金山参加JP摩根的中国制药企业家和投资人,对TPP(The Pharmaceutical Partner)这三个字母和持续三天的中美合作峰会留有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家致力于推动中国和东南亚与欧美医疗健康领域跨境合作的公司。


在他们的组织下,1月8日的“中国教育日”声势浩大,共有80位专家学者和逾300位参会者来到现场,超过500名在线用户在中国收看了网络直播,在twitter上的话题TPP INSIGHTS更是被使用了8000多次。


朱涛是TPP Healthcare的创始合伙人,他精通英语、普通话和粤语,身材魁梧,五官俊朗。6年前,已在医疗领域积累了超过20年经营及投资经验的朱涛,怀揣着融合美国创新与中国资本的梦想在美国加州创建了TPP Healthcare。


之所以将周日的活动命名为“中国教育日”,一是因为该活动面向所有参会者免费开放,二是它概括了朱涛从事这项工作的意义——给予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对中国医药市场知识与认知,为中美医疗跨境投资“煽风点火”。


第六届闭门会


2017年1月10日JP摩根大会期间,中国健康领域的行家里手汇聚在旧金山,朱涛和他的团队趁着这次机会组织了一场健康产业投资会,地点在Parc 55酒店。在旧金山市,各种星级酒店鳞次栉比,同牌子的酒店如希尔顿甚至隔着一条马路就有两家。


离Parc 55几个街区的联合广场君悦酒店,药明康德全球论坛也同时举办。当天,从中国来的投资人和企业家上午参加完TPP会议,下午2点就到全球论坛。但朱涛没有过去,因为在自己的会议结束后,他还需继续跟进一些美国生物技术公司与中国投资人洽谈的项目。


我在TPP会议快结束时来到PARC 55,走进他们位于三楼的一处会场。在JP摩根大会期间,由于场地紧俏,许多公司都是租用酒店的住房进行商务洽谈的。


TPP旧金山会议现场


由于TPP的客户群体酒店房间无法容纳,因此在PARC 55酒店三楼的整个大厅都被他们租下,并布置成两个区域,左边是报告展台,供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做路演使用。


我到的时候,台上一家美国诊断公司正在进行项目路演,台下坐着亚洲面孔的听众,间或埋头做笔记或举起手机拍下幻灯片作记录;而更多的人集中在右边的区域,二十多张的小圆桌周围放着几把椅子。中国企业家和投资人三五一桌,朱涛就坐在当中。


这是TPP的闭门会议,并不对外公开,仅限于关系网络中美国公司和中国投资人来进行专属的一对一洽谈,因此规模相对较小,这也是TPP的招牌项目。


这样一个中美健康产业洽谈合作项目的会议,TPP已经举办了5届。通过长期观察,朱涛找到了中美跨境投资的商业需求,他频繁活跃在亚太和欧美地区的投资和项目合作领域。而今年,来自中国的合作明显多了起来。


朱涛介绍了“中国教育日”的部分观点,中国正在转变为一个更开放友好的市场,医疗产业亟需创新科技与产品,特别是对有关医疗器械的跨境交易而言,然而对于任何一种产业而言,两方合作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企业差异及潜在风险。但合理的策略以及有效的执行团队可帮助规避上述问题;相较于短期利益,中国投资者更偏好具有持续性的价值创造。


“促进创新,把创新带回中国”是TPP吸引中国投资人的最大原因。在采访中,朱涛谈及了他多年在中美和亚太工作的想法。他认为,中国医疗和医药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最缺少的是创新。


“全世界的创新在哪里?我的答案肯定在美国。美国社会喜欢不断改变世界,喜欢不断创新。这是他们的文化所在。”


美国的创新能力一直傲视全球。加上公司众多,有很多好项目也不足为奇。然而,并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能获得足够资金来进行开发,不管是药品、器械还是诊断产品,在特定的时间点,缺少一些资金“推一把”就可以上市。


看到这个现状,朱涛开始在美国和中国两地做项目对接,随着项目数量的积累开始办会。每次办会都要甄选几百家美国企业,将它们介绍给中国的企业和投资人。


通过这几年的积累之后,TPP的网络在美国渐渐扩大,积累了数千家中美公司的资源。据朱涛介绍,美国公司普遍的情况是有好项目但缺钱,而中国许多上市公司有资金,却缺少创新项目。


帮助美国公司了解中国


2017年TPP中美合作峰会共选了数百家美国公司为中国投资人做路演。朱涛承认,不是每一家企业他们都选得对,也不是每一家都有时间和能力做详细分析,但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讲,朱涛说:“我们会从中国企业的角度来考虑美国的产品是不是适合中国市场。”


在早期,朱涛向这些美国公司建议产品拿到中国开发生产和销售时,都不被理睬。“美国人对中国医药市场不了解,在他们眼里,中国医药市场份额和巴西一样大。”


朱涛说,美国人的思维总以自己的国家为重,不会想去别的国家做生意,所以他这么多年一直在做的事就是告诉美国企业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和机遇。


TPP的业务领域包括医药、医疗器械、诊断等各个方面。其中,美国做新药的生物科技公司对投资人和资金的需求较为早期,因此一般到了临床II期和III期阶段TPP就会开始帮助这样的公司寻找中国合作伙伴来操作进入中国市场的许可授权。


仅在当日我听到的成交项目中,有I期临床试验完成的和正处在II期临床的,还有一个刚签完合同的美国诊断公司。朱涛说,现在的中国投资人也要看美方的在研管线,早期一点的价格会便宜一些。


谈到价格,所有来美国找项目的中国人认为都比国内便宜,“中国的创新处在起步阶段,迫切需要以全球化的视野和标准来开发医药产品。美国的研发体系很成熟,好东西也多,寻找资金的竞争其实很大,价格也相对便宜。”


在中国,他说,稍微好的项目,估值会变得很高。“我们的行业都知道这边比较便宜,而且多,这就是美国。”朱涛顿了一下说。


从去年完成的跨境合作来看,对于III期临床药物会通过TPP把它的授权转让给中国,这一阶段的新药对境外资金需求不大,大多数这类生物科技公司都在纳斯达克上市,估值达数个亿美元。这些公司应许转让授权的目的不在于资金需求,而是中国医药市场的销售。


早期需要融资的美国生物科技公司,TPP建议他们融资后将中国的权利交给中国公司。对于这类公司,TPP需要动员到他们在美国和欧洲的二十多个合伙人和顾问一一去谈,花时间教育,帮他们分析。


中国研发生态链亟待完善


这些年,朱涛为了办会没少花钱,唯一的想法就是要教育美国公司。用他的话来说:煽风点火6年了,最近这两年零星的火苗才刚刚点燃。办会,其实是想把中美创新联系起来。期间的艰辛也常常令朱涛感到沮丧,“如果要融资,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还有后面一个发展迅速的大型市场。合作中难免会遇到挑战,打比方,专利是否会被中方合伙人偷去是美国公司经常询问的问题之一。但是如果对此进行合理的管理,找到好的合作伙伴,那么这样的情况是完全可避免的。”朱涛说。


同桌一位从北京来旧金山的医疗器械公司的董事长,接着朱涛的话倒出了他的想法。


这次他跟着朱涛来到旧金山穿街走巷,目的是想找具体项目进行投资,把美国的产品拿到中国去。通过接触,这位老总坦言,美国有5万多家中小型医疗器械公司,优秀的项目就像吸引中国游人的物美价廉的名牌店一样繁多。但他强调,找到真正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需要有甄别能力和眼光。


中国商人经常对比价格,投资价格较合理的产品。跟美国的投资人的偏好一样,中国企业家聚焦的都是已开发好的产品,基本就是带到中国就能上市。而且TPP的器械项目多数都是晚期,或是经过美国FDA批准的。


他认为,中国的创新环境现阶段不及美国。最缺的就是R&D,应用研发和产品转化在国内更是难上加难。他举了下述这个例子,让在座的人都停下来自己的项目洽谈,加入到这场讨论中。


他说,在国内做硬件需要外包,做着做着常常因不符合要求,又要自己请工程师来做,而在美国不会发生这种事,每一个人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整个研发生态环境很成熟。就像搭积木一样,在美国做创新只要搭好自己那块,其他事情交给别人做就行了。


朱涛


接受我采访的中国同行们总结道,当中国走过了仿制替代以后,有了一些积累,这时候如果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技术和产品,就要想出路。


来美国找投资标的正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家和投资人想到的出路。他们具备强大的投资实力,怀揣着将美国创新引入中国的梦想来到旧金山掘金。但是跨境商业合作绝非易事,其间隐含的语言壁垒、文化冲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也让这些颇具雄心壮志的中国投资人开始逐渐觉醒,他们纷纷找到朱涛来寻求医疗跨境交易方面的专业意见及指导。


“新药研发,真正的创新还有很多年的路要走,我们不能等,要来这里学习。美国是一个充分市场化的地方,值得在自己的业务上添上这么一笔。”中国同行们更坚定了跨海之路的信念。


三三两两结伴吃完美国的汉堡后,他们冒着当天的滂沱大雨,走过几个街区赶往更多专门针对中国企业和投资人的医疗大会。


责编 | 姚嘉

Yao.Jia@PharmaDJ.com


毛冬蕾

Mao.Donglei@PharmaDJ.com

研发客 主编



往期 第一现场 文章精彩阅读

苑全红:JPM热点将在中国发生

刘宏宇和他的全球新孤儿药

探寻伴随诊断行业规范:一场与技术抢时间的比赛

GKA领域本土“小体量”新来者

俞德超:D轮融资国投进驻助力创新生物药开发

苏州创投大会:华领糖尿病首创新药临床之旅

支付能力是否会成为创新主要瓶颈?

罕见病药物研发:制药领域的外太空探索

新药估值水涨船高,投资改走国际路线

百济PD-1单抗中国获批临床,差异化参与PD-1大战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 研发客 期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